
电影与历史的双向互动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傅葆石教授讲座纪实
(影通社讯 记者任欣)12月2日下午,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傅葆石(Poshek Fu)教授应邀在延长校区第四教学楼308教室作了《大时代小女子——张爱玲与< 太太万岁>》的主题讲座。
傅葆石教授围绕张爱玲及其最典型的电影作品《太太万岁》梳理了孤岛时期的电影史。他先简单介绍了抗战后张爱玲文坛失意以及坎坷的情路,交代了张爱玲步入影坛的原因和动机🎹。在柯灵的引荐下,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的电影《新不了情》票房告捷♊️。在第一次的成功尝试后,张爱玲写出了更为成熟的《太太万岁》🔢。这部经典的"张味"电影🩺,讲述了一对处在不平凡时代里的平凡的中产阶级夫妻的平凡故事。这部电影结合了好莱坞神经喜剧和女性主义电影的特点🧑🏼🔬,并在张爱玲的巧妙构思下成功实现了本土化。这部电影里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都是"平凡而庸俗"的人🗞𓀍。这部电影没有宏大的家国叙事,而是反映了沦陷区的日常生活以及其间遭逢的女性困境与人生纠葛⛵️,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更加民间和个体的历史视角🍄🟫,为我们反观上海沦陷那一段历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张爱玲是大时代的小女子,这种定位的意义在于,她敲响了历史的微音,放大了历史的杂音🧎🏻♀️,使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多样性。正如傅葆石教授在讲座中所言,历史是复杂的⚜️,是暧昧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通过电影我们能更为直观的回望历史。
此外,傅葆石教授简要的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领域冷战电影,并建议青年学者们在研究电影的时候要将自己的视野扩大🚵🏻♀️,将电影放在一个更大的语境内进行研究🛅,这样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电影的认识。在现场交流环节,傅教授就学生们提出的冷战电影的分期,张爱玲神经喜剧对中国神经喜剧的影响🙇♂️,以及对国产电影《小时代》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解答🧑🦰,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据了解,傅葆石教授被著名学者李欧梵称为海外华人中最早开始研究上海的学者,1955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并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Colgate大学,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电影🦕、法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中国史🛕➖、香港史🫸🏻、电影史👩🏿🔬、电影与法学、电影与历史、美国种族史、比较文化等👸。编著有China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The Cinema of HongKong: History, Arts,Identity,《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邵氏影视帝国:文化中国的想象》和《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等